老板状告自家公司?贾跃亭花式整活

作者|鲁世鸣
编辑|大风
近日,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开庭公告,拟于2022年11月29日公开开庭审理贾跃亭等人诉施乐控股有限公司借款合同纠纷一案。
乐视网目前的法人是吴梦,但创始人贾跃亭仍持有92.07%的股份。作为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他将自己的公司告上法庭,这种不正常的操作令人咋舌。
贾跃亭在玩什么游戏?在大多数人看来,这可能是恩怨,但对于贾跃亭这样“聪明”的会计来说,打官司更多的是一种理财工具。在法律层面上,贾跃亭和乐视控股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他有权为了自己的利益对乐视提起诉讼。
事实上,相比乐视破产后贾跃亭只需承担10万责任,四年内摆脱债务负担的操作,这次起诉乐视的操作太正常了。真正值得关注的是,贾跃亭离开乐视已经五六年了。他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突然提起诉讼?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与贾跃亭重新掌控FF公司有关。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留给FF量产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无论是继续依靠“忽悠”融资,还是起诉乐视,贾跃亭都必须迅速获得更多资金,加快FF量产。毕竟FF成了他唯一翻身的机会。
创始人与公司对簿公堂。
贾跃亭对乐视的诉讼,就像一场“打自己”的戏。我能打电话吗?答案是肯定的。
具体来说,这是两个平等主体之间的债务纠纷。股东直接诉讼是股东为了自己的利益,基于股东身份,针对其他侵害自己利益的人提起的诉讼。这里的侵害自身利益的人包括股东所属的公司和董事或其他股东。
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贾跃亭起诉乐视是借钱。也就是说,负债累累的乐视,不仅欠了别人的钱,还欠了创立并实际控制的贾跃亭的钱。
这就不难理解了,贾跃亭虽然是乐视的第一大股东,但依然独立于乐视,两个人之间的财产是独立的。如果公司有困难,不得不向个人股东继续借款,也是法律允许的。
因此,贾跃亭将其部分财产出资给股东,缴纳乐视网注册资本,另一部分作为股东向公司借款。
这样做的好处也非常明显。万一乐视面临破产,贾跃亭可以不承担其他责任,以“债权人”的身份向公司要钱。如果乐视盈利了,可以随时偿还贾跃亭,贾跃亭不用为这笔钱交税。
其实,相比于逻辑,更值得关注的是贾跃亭是否会回国出庭,能否真正“讨回”乐视欠他的钱。
首先,借款纠纷的原告不一定要出庭。从山西高院的公告来看,并没有贾跃亭必须出庭的相关信息。况且,就贾跃亭在国内的巨额债务而言,回国必然会被限制出境。一旦回美失败,FF将彻底崩溃,贾跃亭将没有翻身的希望。
其次,乐视欠贾跃亭的钱基本不还。一方面,乐视虽然还能靠运营和版权收入养活员工,但仍处于不断亏损的状态。另一方面,今年9月,乐视控股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吴梦新增两项消费限制。申请人分别是和孙。
据统计,乐视风光时期,有近20位明星直接或间接持有乐视影业股份,投资总额过亿。但随着乐视的没落,这些明星的投资大幅缩水,面临着不可挽回的困境。
贾会计的花式操作
贾跃亭有个外号叫“贾会计”,不仅仅是因为他大专时学的会计专业,更因为他精于算计,总能成功地将企业的财产风险与个人隔离开来。
早期,贾跃亭先以10万资金成立了一家家族公司,然后通过这家家族公司成立了晨曦资产管理合伙企业和汇鑫资产管理合伙企业两个持股平台。无论多少股份,贾跃亭对这两家公司也有100%的话语权。
这两家公司剩下的股份都是贾跃亭用来融资的,这些投资人只有分红权,没有话语权。两家公司又成立了“乐视集团”,最后把乐视旗下的所有企业都用来到处融资。
通过一系列股权分配,贾跃亭不仅实现了对乐视集团100%的控制权,而且一旦乐视破产,贾跃亭只需承担10万元的责任。
但投资者没有。价值10万元的“防火墙”根本无法赢得他们的信任。所以在乐视的融资过程中,贾跃亭本人签订了多份连带责任投资合同,或者说对赌协议,这也是贾跃亭本人背负70多亿债务的原因。
2017年,乐视危机爆发。同年7月4日,负债累累的贾跃亭飞往美国,全心全意投入到自己的造车梦想中。企业倒闭,老板跑路,供应商叫苦连天,投资人咬牙切齿。但是怎么做呢?怎么会?
债权人方面,目前乐视欠了很多债,达到100多亿,但能拍卖的资产很少。毕竟乐视是一种轻资产的企业,即使债权人强制申请破产,拍卖所得也只有九牛一毛。
同时,乐视的部分“值钱”资产已经抵押给部分债权人,但不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非常明显,债权人无法达成统一意见,更谈不上申请破产。
马死了,乐视必须活着,活着才能偿还欠下的债。
2019年9月,贾跃亭辞去CEO职务,出任FF公司首席产品及用户官,并在美国申请个人破产。同时,贾跃亭设立债权人信托,贾跃亭将其持有的FF股份全部转让给债权人信托,债权人通过信托份额间接持有FF股份。
因此,祈祷FF尽快上市,然后通过出售FF股份挽回损失,成为乐视债权人的共同心声。当然,债权人也需要遵守锁定期和出售条件。如果所有债权人抛售所持ff股份,至少需要4年时间。
八年难产FF
FF是贾跃亭最后的救命稻草。贾跃亭能否翻身,“量产”是关键节点。
9月底,FF法拉第未来宣布与公司大股东FF Top就融资和董事会重组达成最终协议。现任执行董事长苏·斯温森(Sue Swenson)和前任董事长(现任董事)布莱恩·克劳利克将辞职。
这意味着贾跃亭和合伙人团队重新掌控了FF公司。事件发生后,获得1亿美元融资的贾跃亭在微博上高调声明:“这是FF的又一重大转折点”,将“冲刺FF 91 Futurist的量产交付。”
没有人记得贾跃亭多少次提到FF的量产。
去年7月FF登陆纳斯达克时,贾跃亭表示将在未来12个月内交付。但在12月之后,FF CEO毕福康承诺将在今年7月推出旗舰车型FF 91。今年8月,FF发布第二季度财报时表示,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末或第四季度向客户交付产品。
但之后FF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FORM 8-K文件中明确表示,今年第三或第四季度无法交付FF 91。
从2014年成立至今,FF已经“难产”八年。放眼全球车企,这是唯一的例子。但无论何时,贾跃亭都必须喊出“马上量产”,毕竟这是他唯一的翻身机会。但是,留给贾跃亭和FF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随着国家制定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随着特斯拉、比亚迪、韦小立等车企的崛起,FF在纸面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小,贾跃亭引以为傲的配置也逐渐变得越来越不抢眼。
可以说,贾跃亭手中的这根救命稻草正在加速变得脆弱。但显然,1亿美元的融资远远不够,FF的量产还遥遥无期。
10月25日,据媒体报道,法拉第未来在发给员工的邮件中宣布,从今年11月起,所有员工将减薪25%。预计降薪将持续到今年年底。不过,员工将获得限制性股票单位(RSU),金额相当于削减的工资,将于12月实施。
穷人裁员画大饼的时候,ff必须尽快量产。钱从哪里来?这可能是贾跃亭起诉乐视的原因之一。但是,30天直播2万元货的乐视,真的是自己老板的账都还不起。